盼望子女成龍成鳳?與其砸重金創造奇蹟,不如幫孩子建立信心

首頁 » 覺知素養專欄 » 盼望子女成龍成鳳?與其砸重金創造奇蹟,不如幫孩子建立信心

是什麼助長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養觀念?

「聽說鄰居陳太太的兒子是某科技公司的主管,年薪能有上百萬耶!」、「恭喜表弟獲得國小組奧林匹亞數學比賽特優獎!小時候就這麼聰明,長大以後一定不得了!」、「你的同學會下象棋、圍棋還會彈琴,還都通過了檢定考試,真的好優秀,你能不能多學學他,成天都在打電動!」「你哥哥都考得進國立大學,為什麼爸爸媽媽這麼用心栽培你,你就考不上?」社會環境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比較」,「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傳統教養思維儼然成為一般家庭所遵行的準則。

尤其是歷經1960~1970黃金年代後的台灣家長,對於環境競爭與社會階層向上的流動有更強的敏銳度與企圖心,內心深處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會相對提高。在面對同儕比較時,除了希望孩子顯得更為出眾之外,同時也反映著家長對孩子「管教能力」的高低,進而助長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養觀念。

然而時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的中產階級家庭更容易陷入嚴重的教養焦慮。

彌補優勢理論:教育成了最直接暴力的手段

根據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的一篇研究提到:「一項關於中國、日本和美國家長對子女教育期望的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和日本家長之所以對子女有較高期望、並不斷要求子女追求更高成績和學歷,是因為他們認為學業成就不僅由先天能力決定(Stevenson & Stigler, 1992),即使先天學習能力相對不足,亦可通過後天努力加以彌補。」

而具有較高社經地位的家庭具備更多資源可以讓孩子透過聘請家教或付費補習等等手段來彌補能力落差,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彌補優勢理論」。補習現象在西方國家普遍目的是使子女在課業上不落人後,而位於亞洲的台灣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養風氣盛行,除了不要落後別人太多,還要想辦法遙遙領先。這也是造就台灣成為全球第7名愛補習地區的原因之一!(參考文章: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只有亞洲愛補習?哪一類型學生更常去補習?跨國研究大揭秘」)

現代孩子最大的壓力來源是父母的期待?

雖然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的一篇研究結果指出:「家長教育期望與子女的學業成就呈正相關關係。」但大部分的現實是:家長抱著大把鈔票與滿心的期盼,孩子的表現卻往往不盡人意。就算孩子在學習與課業上的表現優秀,又有多少家長主動關心過孩子的內心是否真的快樂?

對孩子的表現抱持高度期待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

根據110年衛福部國、高中生健康行為調查,竟有高達25.3%的國中生和25%的高中生,在過去12個月內曾經認真的想過自殺,幾乎每4人就有1人曾出現過如此糟糕的心理狀況。

雖不能將此調查結果歸咎於家長期待導致心理壓力,但根據長期的觀察與調查顯示學生的學習效能與「自信心強大程度」呈現很高的相關性,若學生長期處於壓力且家長並沒有及時給予信心、鼓勵與勇氣的宣告時,學生自己也很難相信自己能達成家長的盼望,在接收到外界給予負面「評價」與「不理解」的同時,進而漸漸地產生「自我否定」或「自我放棄」的想法,憂悶與恐慌的心理將慢慢地在學生的心中發酵,與原本的正面期待背道而馳。(延伸閱讀:孩子總是悲觀負面?家長五步驟處理孩子悲觀負面的情緒)

以筆者的經驗記憶追溯至求學時期,也曾經含淚對自己與家長說過:「反正我就是這麼笨,我乾脆就不要學了!」、「我爛就爛,沒關係!你們越說我爛,我就爛給你們看!」…等等令人難過的話語,也許一部分原因是叛逆心理與情緒的釋放,但是我的父母在當時並不知道我真的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過分的比較容易讓孩子迷失自我定位,甚至搞不清楚自己邁向卓越動機究竟是為了提升自己還是滿足家長的要求。透過觀察國小至高中的學生在12月份素養教育雙月刊特別企劃「2023新年祈願卡創作」中的描述,國小與國中生的願望與動機較常見類似於「拿到好成績因為爸爸媽媽會開心」、「考100分爸爸媽媽就會稱讚我」抑或是「希望自己名列前茅,因為這樣才不會被罵」…等等與家長評價相關的內容,這樣的景象值得讓家長思考:「在給予孩子期待與要求的同時,還能做些什麼讓過程對孩子產生正向的影響?」

與其砸重金創造奇蹟,不如幫孩子建立信心

少子化導致教育資源大量且集中地投注在同一位孩子的身上,菁英教育模式已為現在進行式與未來趨式,回到前面提到的「彌補優勢理論」,中產階級的家庭除了具備良好的資源,更具有社會階層的意識,為了讓孩子保持或晉身社會地位,往往會砸下重本讓孩子在求學時期獲得更多元或優質的學習資源,除了學科補習之外還要學習音樂或其他才藝。但在家長為一股腦為孩子付出的同時,可能沒有意識到「影響孩子未來社經地位的並非只有學科能力,素養力是關鍵!」

素質,就是把你所學的東西通通忘掉以後剩下的東西—— 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馮·勞厄

信心的養成與建立是人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也是一個「人」的根本,我們該重視的是自己在自己心中的價值,而不是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發展素養力即是如此,有了強健的信心才有助於發展良好的處事態度、能夠自我調適的技能與主動學習所需知識的動力。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穩固的互信橋樑,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養方式應具備的正確態度。

請試著花時間和孩子溝通看看吧!

美國教育一項長期調查數據的研究證實:在親子關係愈佳、雙方在學業活動中互動愈頻繁的家庭,父母與子女的教育期望會更為匹配。

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的同篇研究也提到:「父母與子女教育期望的匹配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親子關係的緊密程度、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的參與程度,以及子女可從家庭獲取資源的程度,通過激勵親子雙方有益於學業的行為、約束不利於學業的行為,對子女的成績和教育獲得產生正面影響。」

所以在給予孩子期待與要求之前,請試著花時間和孩子溝通看看吧!將家長的被動期待轉化為主動期許,才能長遠地影響孩子自我提升的動力來源。當家長看見孩子的優點與進步時,也請大聲稱讚,除了平衡孩子的心理壓力,也能慢慢地從放大缺點的評價轉換成將賞識的眼光,進而營造正向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也千萬別將自己的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別限制孩子的發展路徑、別壓抑孩子的天賦才能、多元探索與深入溝通,讓親子認知趨於一致。

最後再分享一段資料:

以色列在2018年的OECD評鑑學童學習能力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跨國學生能力評鑑計畫)中顯示:以色列數學排42名(台灣第5名)、 以色列科學排43名(台灣第10名)、 以色列閱讀排38名(台灣第16名)。

圖/翻攝自: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網站歷屆學生表現

猶太人的人口僅占全球千分之二卻能夠抱走近五分之一的諾貝爾獎項,在台灣盛行「贏在起跑點」的教養方式時,猶太人打從一開始就將目標放在「讓孩子贏在終點」,而關鍵就在於如何延續孩子的學習動力。

再高級的跑車沒有電、沒有油也不會跑,給予孩子長期的信心與足夠的支持,才能夠看見孩子華麗飛舞的姿態,無論是龍、是鳳,他永遠都會是令您驕傲的孩子。

編輯團隊/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
責任編輯/唐璽
統籌編輯/唐璽

本篇人氣:51 次瀏覽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