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無害?靜態知識吸收的殺手?到底新世代小孩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身為一個補習班高中英文老師,照理說我只要每天用力教書,盯成績排除學生學習障礙就好了。但是這幾年,我在教學現場看到太多奇怪,我難以理解又造成我巨大教學障礙的現象。這種手機上癮的問題,真的是非常的嚴重,而且看起來表面上好像無害,真的毒害之處在於它徹底破壞一個學生對靜態知識吸收的能力……
一個小動作決定人生50%走向,「Double Check」你也能做到100%!

「Double Check」原來這麼科學!?在現代社會中,經常需要做決策,而這些決策通常需要考慮到多個因素與不確定性。美國心理學家Herbert A. Simon(1957)提出行為決策理論,其中提到人們在做決策時,會受到認知偏差的影響。
震驚!用一年從倒數第二爬到第九名!讓成績進步飛速的原因不在補了什麼科目,而是接觸了覺知素養教育

「上課前他的成績幾乎全都是不及格的,甚至有十分以下的,全班二十三位同學他考第二十二名(倒數第二),在上課後,最後一次的期末段考,考到了前(第)九名,全部都是及格的,這點是讓我蠻驚訝的。」是什麼足以改變一個孩子的讀書動機?不在於補了多少科目,而在於「覺知素養教育打動了他的心」。
爸爸媽媽,買給我!想一想,是需要?還是想要?

「喜歡嗎?爸爸買給你!」這句話來自20年前台北富邦銀行推出的樂透彩廣告,其詼諧洗腦的呈現方式讓這句台詞紅極一時,更衍伸出「喜歡嗎?爸爸買不起」等惡搞流行語。反觀20年後的現在,當初坐在電視機前看廣告的孩子已經是為人父母的年紀,當孩子對著自己喊著:「爸爸媽媽,買給我!」的時候,您會如何處理這個情況呢?
培養孩子的規劃力,啟動實踐力!

加強孩子主動積極的實踐力,培養規劃力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做事品質的第一步!運用兩個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規劃力,並給予孩子正面鼓勵與支持,讓孩子能夠完成自己所規劃的任務,從中建立自信與問題解決能力。
學校沒有教,卻更重要的事:時間管理是個習慣,影響人未來的發展

人的行為95%都被習慣所控制,每個人每天都有想做跟需要做的事,繁雜度隨著年齡越來越高,良好的時間管理讓人做事游刃有餘,越能有效邁向自己的理想生活。孩子要「駕馭」自己的人生,也需要裝備足夠的「關鍵能力」後再加以運用,時間管理就是其中一項,能夠幫他更有效地實現夢想、達成目標,且真正負起責任。
覺知素養導讀《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要努力當一個有「思想」的人』

家長最擔心、學生最開心的人工智慧(簡稱AI)主題來了!AI領航者李開復博士要給青年什麼樣的啟示與洞見呢?此篇書摘帶您快速瀏覽重點。在數位化的時代下,AI是最重要的關鍵字。然而,多數人對於AI這個名詞總是敬而遠之,甚至覺得是毀滅人類的工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學者專欄/ 面對未來,我「能」做好生涯規劃嗎?

輕學子而言,如何評估自我志趣?如何選擇就讀科系?如何熟悉就業市場?面對未來,我能做好生涯規劃嗎?若你心裡的答案都偏向:好難喔…沒信心…不好做吧…,那就顯示你的「生涯自我效能」可能偏低。要理解生涯自我效能這個名詞,可先從自我效能談起。
台灣學生最怕失敗?自我認同感是關鍵因素!

世界上最害怕失敗的學生竟然都在台灣!根據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PISA)所舉辦的評量測驗結果顯示出,前五名害怕失敗的國家中有80%都是亞洲國家,最令我們驚訝的是:台灣的學生害怕失敗的指數位居世界第一名!如何避免孩子害怕失敗?大人也怕失敗?你可以這麼做!
孩子不想面對開學嗎?學會這五招,收心一點都不難!

連假結束,孩子們出現收假症候群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專家建議,學生族群務必提前進行收心,否則收假症候群將會影響學習效果。為避免孩子難收心,建議家長,可以提早讓孩子面對開學的心情,並引導孩子接受開學的事實、更要同理與接納孩子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