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的定義是甚麼?
教育部對素養的定義是:能夠成功地回應個人或社會的生活需求,包括使用知識、認知與技能的能力,以及態度、情意、價值與動機等。簡單來說,素養就是一個人在面對人、事、物時的處理態度與方法是否更賦予智慧與內涵。
將素養帶給孩子的4個方法
當孩子開始對世界充滿好奇、總是在問為什麼,此時家長就應該先放手孩子去思索、去找答案,並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想法,如此才能從根本培養孩子健全的認知與知識探索能力。
每天10分鐘陪伴孩子,家長可以做這四件事:
(1)共讀一本書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每天固定十分鐘,選一本書,閱讀一頁甚至是一篇文章,並一起紀錄書中的名言佳句,從字裡行間學習著如何與社會相處,漸漸地知識含量就能越來越豐富,只要內在涵養夠就會散發與眾不同的氣質,而氣質將是一個人最好的招牌。
(2)十萬個為什麼
針對一件事分享彼此的想法,例如:請孩子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好事還壞事,都讓孩子試著講出「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過程中要不斷讓孩子提出「還可以怎麼做」,了解自己與別人想法的差異,孩子能懂得思辨,往後在面對問題時的解決方法就不會只有一種。
(3)執行有趣的任務
賦予孩子一個任務,如:家庭日要做什麼?
讓孩子從規劃到執行,一手包辦所有的事情,家長只需陪伴及參與。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如何與人溝通、協調或妥協,才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每一次經驗都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往後孩子就可以自信溝通,獨立完成目標。
(4)謝謝今天的自己
隨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使他們成為有溫度的人。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彼此分享今天最想感謝的事情,除了感謝身邊的人,還要記得感謝自己的付出。透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培養彼此對人、事、物的正向思維,並且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誰需要學習素養?
「學素養」,不只孩子要學習,家長更要投入其中,才能將素養落實於生活與知識連結,創造出美好未來。
隨堂小測驗:
以下何者為一個人具備好素養時會有的行為?
(A)四下無人時垃圾不亂丟,隨手做環保。
(B)具備同理心,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C)口出恩言,話合其時。
(D)以上皆是。
反白看答案→【 D 】
加分題|請在心中誠實回答您都做到了哪幾項?
編輯團隊/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 蕭崴仁、唐璽、李佳瑜、張育慈、林珆亘、雷宗林
本篇人氣:5 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