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嗎?爸爸買給你!
這句話來自20年前台北富邦銀行推出的樂透彩廣告,其詼諧洗腦的呈現方式讓這句台詞紅極一時,更衍伸出「喜歡嗎?爸爸買不起」等惡搞流行語。反觀20年後的現在,當初坐在電視機前看廣告的孩子已經是為人父母的年紀,當孩子對著自己喊著:「爸爸媽媽,買給我!」的時候,您會如何處理這個情況呢?
你的孩子有以下問題嗎
1. 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要買
2. 同學有的東西他也要有
3. 沒有得到他要的東西就會亂發脾氣
4. 擁有很多東西,但還是不滿足
5. 不珍惜身邊的物品
若你的孩子出現這些問題,表示要開始教孩子學習理財、學會對自己選擇負責。
家長要做到的四件事
❶ 確立原則:只在重要的節日才買禮物送小孩
若有時候孩子對物質的概念是大人灌輸給他們的,因此,不要常常使用送禮物獎賞孩子,有時候會模糊焦點,孩子就會變得為了禮物才要去完成一些事情。
❷ 善用零用錢:要有錢才能培養如何用錢
依孩子的年齡定期給予零用錢,給予時要先和孩子討論使用方式及教他們如何記帳,讓孩子自己決定這零用錢的使用方式,例如:購買想要的物品,但也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❸ 身教重於言教:看看孩子,想想自己
從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消費習慣,是花錢沒節制還是會三思而後行? 讓孩子見到你願意為家庭的「需要」,而放棄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吧!
❹ 延遲孩子的慾望:買之前多再想一下,不盲從
當孩子出現「OOO有什麼,我也要有」時,不要馬上批評或拒絕,也不要立刻幫孩子買,而是要和孩子討論為什麼想要有?適合別人的也適合自己嗎?讓孩子多想想、多比較後再做決定,漸漸地孩子就會養成買東西前再多想一下的習慣。
孩子要學會的兩件事
❶ 學會分辨需要與想要
提醒孩子在花錢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因為需要才買」還是「只是因為想要才買」,給自己一點思考的緩衝。
「需要」:是生活上的必要消費,例如吃飯、喝水上課用品等,就是「需要」。
「想要」:不是必要的消費,沒有「想要」的物品,生活不會受到影響,可能只是短暫影響心情。
❷ 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讓孩子學會為目標做預算、管理自己的錢,訓練孩子做決定,練習獨立思考,為支出做計劃也會更珍惜自己買來的東西。
在某些時候,孩子可能會犯錯亂用錢,家長可以可以藉由這些負面經驗,教導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抉擇。
編輯團隊/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
責任編輯/雷宗林
統籌編輯/唐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