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常做家事嗎?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大多數事業成功者的童年時期有做家事的習慣!

首頁 » 覺知素養專欄 » 您的孩子常做家事嗎?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大多數事業成功者的童年時期有做家事的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George Vaillant)調查研究指出童年時期有做家事習慣的孩子,成年後獲得高薪職位的機率多了4倍,失業機會則比一般人少了15倍。

從小做家事就是培養「責任感」

「家」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組成公民社會的最小單位。從前有許多家長會認為家務由自己做或是交給傭人做就好了,孩子應該要花時間在更重要的學習上。而訓練孩子從小做家務,雖然表面上分擔家務就只是一件日常小事,但實際上是能夠培養孩子「擔當責任」的大事。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如:芬蘭、日本的父母都將做家務視為孩子必須掌握的一項能力。

在德國「孩子不做家事就違法」,這是真的嗎?

日前網路上瘋傳的〈我在德國的「租賃媽媽」〉一文中,一名中國交換學生因為沒幫忙寄宿家庭的家事而被罰款500歐元,雖然此事已被證實網傳文章的情節不符合事實(事實查核文章 >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080),但德國民法典1619條確實規定跟父母同住且受父母扶養的親生子女有義務協助家事,不過沒有罰則與具體適用年齡,法院也不會強制執行(但不適用於寄宿的交換學生、養父母或繼父母、收養子女或過繼子女等)。

為何要有這項規定?

在事實查核文章中有提到:「雖然民法典1619條規定的法律義務意味著可以使用程序法來執行,但另一方面,父母親也負有扶養與教育子女的責任,包括教導子女了解「幫忙做家事」對於家庭的幫助。」由此可見,讓孩子做家務在地球村的父母眼中是非常富有教育意義的行為。

俗話說:「沒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有了責任感孩子才能學會自動自發並主動擔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做家務約定,多多讓孩子分擔家務,除了能讓他們了解身為家庭的一份子:「家務事人人有責」之外,還能夠讓孩子在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建立環境整潔的好習慣。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

孩子的空間改造計畫

一個家乾淨、雜物少且擺放整齊的居住環境就是好風水,孩子在乾淨整齊的書桌讀書能有更有高的專注力。

覺知素養國小班老師引導孩子們針對家中的環境,透過脈絡化思考,與孩子共同規劃出屬於他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空間改造計畫」,從第一步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思考改善計畫」、到最後的第三步驟「改善行動」,循序漸進地來執行。

課程中,Peter(國小一年級)針對他的玩具櫃提出了改造想法:

Peter:老師我覺得我家的玩具櫃放在那裏好擠,拿玩具時很不方便。(發現問題)
老師:非常好,你發現了問題,那你覺得怎麼重新規劃空間會更方便呢?
Peter:玩具櫃應該要移出,原本的位置可以放比較不常使用的物品。(思考改善計畫)
老師:太好了,你已開始學習如何面對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法囉!

(改善行動)

覺知素養國小班孩子的空間改造計畫:執行結果
覺知素養國小班一年級學生:Peter/家長提供

一旦幫孩子建立如此的思考邏輯,往後不管是在人生哪個階段,面臨到困難時都能有適宜的步驟及方法來應對,而進入職場後不單單只是盲從做事,能透過邏輯找出最有效率的做法,事半功倍就是智慧的表現。

結論:讓孩子做家務除了培養責任感,還能藉此訓練邏輯思考強化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家長在孩子分擔家務的同時,能夠坐下來喝杯咖啡,享受片刻的清閒。

編輯團隊/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 蕭崴仁、唐璽、李佳瑜、張育慈、林珆亘、雷宗林

本篇人氣:486 次瀏覽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