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觀點/孩子總是悲觀負面?家長五步驟處理孩子悲觀負面的情緒

首頁 » 覺知素養專欄 » 教育新觀點/孩子總是悲觀負面?家長五步驟處理孩子悲觀負面的情緒

孩子總是語出驚人嗎?「我最差勁、我不可能、我沒救了」經常掛在嘴上?

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對自己充滿「差評」

身為覺知素養教育的師者,在教學現場總能聽到孩子最真誠的「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必須坦言的是並非所有孩子對自己的想法都是正面的,少數的孩子總愛跟自己「唱反調」。本篇文章向您分享「孩子總是悲觀負面」的影響因子與教養心法。

您的孩子也說過這些話嗎?

🙄:「我是全班最差勁的,大家都這麼說,我就是最爛的!」
😫:「我不可能進步,也不想要進步,反正我就這樣!」
😭:「我沒救了,任何人都別管我!」

若您有聽過孩子類似的「自我差評」,您當時的反應為何?

🤬:「整天說自己差,煩不煩啊!」
😠:「到底是什麼害我孩子變成這樣?」
😩:「我能怎麼幫助我的孩子,我也想讓他變得自信又正面……」

身為家長應要有清楚的認知,沒有一個孩子想要變得自責又墮落,這是他們求救的訊號!

兩大心理學觀點找解決方式!

根據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讓孩子變成如此負面的影響因子可分為:外在因子vs內在因子。

一、外在因子: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比馬龍效應是一個知名教育心理實驗,研究員隨機將一群小學生分成AB兩組,並和A組的教師聲稱他們都是資優兒童。一年後測試兩組的智商,發現A組學生明顯優於B組學生。

其實兩組原先的資質是相似的,但被點名為資優兒童的A組因為受到教師的關懷與重視,增加了學生的自尊與信心,他們的學習動機較高,導致智商發展更加快速。

孩子能被點石成金,家長與老師是他們的雕刻家。

您是否打從心裡覺得孩子就是資優兒童呢?還是以成績表現定義孩子的所有表現?比馬龍效應說明了孩子的態度與行為就是來自於師長的「正面期待」。

然而,若家長使用名為「期待的放大鏡」挑剔孩子,他們也只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反而產生更大的自卑感。

老師小語:

發現自我評價差的孩子經常出自於「過於嚴格的家庭環境、過高的家長期待、家中有更優秀的兄弟姊妹」,並非不要求孩子學習,而是當孩子無法達到家長預期表現時,應用「鼓勵代替責罵」,幫助孩子「補足落差而非強調缺點」。

二、內在因子: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形容人的內在想法往往會決定對外在事物的態度,進而影響行為與結果。例如:孩子相信自己能透過學習持續進步,對讀書就會更積極主動,並努力執行讀書計畫,得到好成績。反之,若孩子認為自己就是差勁,會造成學業、生活及人際關係的表現都會下滑。

並非教孩子驕傲,而是要擁有喜樂與進取的心。

輕鬆五步驟,處理孩子悲觀負面的情緒!

若要扭轉孩子的自我負面評價,或增強正面評價,家長可以這麼做!

步驟一:認知到孩子需要受到關懷

家長要將孩子自貶的言語視為「求救的訊號」。

❤ 家長可以說:

  • 爸媽相信你不是真心這麼認為。
  • 爸媽覺得你有在進步,我們對你有信心!
  • 不管怎麼樣,爸媽都愛你!

步驟二:家長適當忽略孩子的負面話語

當孩子重複的說自己不好時,適當地忽略不給出反應,孩子會自討沒趣而減少此行為。(負增強)

步驟三:適時給予機會表現

給孩子機會表現,累積信心與成就感。

❤ 家長可以說:

  • 你可以幫爸媽一個忙嗎?(如:家事)
  • 你可以再做一次給爸媽看嗎?(如:孩子拿手的才藝)
  • 你這題是怎麼寫對的?跟爸媽分享一下!(如:英文題目)

步驟四:發現孩子細微的進步

觀察孩子平常學業與生活的表現,讓孩子感覺到進步有被注意到,而非僅看到缺點。

步驟五:給予真誠的鼓勵

非物質的鼓勵是最有效的(如:大聲地讚美、給予擁抱、掌聲或擊掌),不要用物質交換孩子的進步(如:新手機、金錢、華麗的文具)。

❤ 家長可以說:

  • 爸媽就知道你可以做到!
  • 爸媽真以你為榮!
  • 真不愧是爸媽的孩子!

以上五步驟家長只要「簡單做、重複做、開心做」,相信孩子一定會感受到您支持的力量,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都更正向積極!

編輯團隊/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
責任編輯/蕭崴仁
統籌編輯/唐璽

本篇人氣:19 次瀏覽

本篇人氣:19 次瀏覽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