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擁有選擇的能力,一場關於覺知的對話

首頁 » 企業新訊 » 公告訊息 » 讓孩子擁有選擇的能力,一場關於覺知的對話

🧐 「我真的了解我的孩子嗎?」

  這是每位家長都曾問過自己的問題。當孩子哭鬧時,我們以為他只是累了;當他叛逆時,我們認為他不懂事。但我們是否真正看見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們常以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知識、遵守規則、迎向競爭,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孩子是否真正理解自己?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自我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與世界的互動中被確認。」

  我們並非單純因為自身的存在而認識自己,而是在與環境、與他人、與生活的對話中,逐步發展出對自己的理解。然而,真正的自我覺知,並不只是來自外界的映照,而是來自內在的覺察與選擇。孩子的成長,正是一場從「無意識的接受」到「有意識的選擇」的旅程,而這場旅程,從每一個關於「覺知」的對話開始。

👶 幼兒家長問:什麼是覺知?

「孩子這麼小,真的能『覺知』嗎?」

  其實,嬰幼兒比成人更能活在當下。當他伸手觸摸、睜眼觀看,他不只是接收資訊,而是在建立「我是誰」的基礎。這就像周哈里窗中的「未知的自己」——我們無法從外表看出孩子未來的潛能,但透過探索與回應,他會逐步打開與世界連結的大門。覺知,就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只是感受到世界的存在,更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 兒童家長問:什麼是覺知?

「我的孩子怎麼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卻越來越不願意說?」

  這是許多家長的困惑。隨著成長,孩子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卻也開始學會隱藏。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告訴我們,孩子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情感、渴望與價值觀藏在深處。有時候,他們沉默,不是因為沒有想法,而是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被理解。真正的覺知,不是讓孩子更聽話,而是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學會思考:「我為什麼這麼做?這是我真的想要的嗎?」

🧑‍🎓 青少年家長問:什麼是覺知?

「為什麼他開始質疑一切,甚至連我都不信任?」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拆解並重塑自己的價值觀。他們不再只是被動接受,而是試圖尋找「為什麼」。黑格爾的辯證法告訴我們,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舊有認知的質疑,經歷動盪、懷疑,最後建立自己的信念。 當孩子開始否定我們的價值觀,並不是因為他們叛逆,而是因為他們正在尋找自己的立足點。這時,家長的角色不是強加標準,而是成為他的「他者」,讓他透過我們的陪伴,看見真正的自己。

🌟 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教孩子變得「更好」,而是讓他成為自己。

  覺知素養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讓孩子服從,而在於讓他擁有選擇的自由與承擔的勇氣。 這是一場讓孩子學會與自己對話的旅程,當他能夠辨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行動、選擇自己的方向,他便不再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能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而我們,則是他航行中最溫暖的燈塔。✨


現在就加入我們,陪伴孩子開啟自我覺知的旅程!

3/15(六)–已額滿|3/16(日)–剩餘2組|3/22(六)–剩餘3組

本篇人氣:19 次瀏覽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