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績好就代表能進入好學校嗎?
以往或許可以回答:「是。」而現在卻只能回答:「不一定。」
現在是強調「素養」的教育環境,考試成績好只代表拿到半張「知識」的門票,要如何拿到另外半張「素養」的門票才是關鍵。
學知識很容易,但您知道如何學素養嗎?兩者如何平衡呢?
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執行長—李守蕾女士於4月16日受邀至高雄市五福國中舉行親職講座,與現場近百位家長分享主題「 學知識與學素養如何平衡? 」。
守蕾老師是一位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者,在本場講座中她扮演一位母親的角色,跟與會家長分享如何陪伴兩個兒子走過血氣方剛狀況層出不窮的青春期。雖然雲淡風輕講述著過往經驗,卻讓許多家長頻頻拭淚,是心疼這位辛苦的媽媽?還是自己也正在經歷這過程?這些曾經的過往經驗鼓勵了許多家長,因為大家知道烏雲過後將會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影響孩子人生學習三大因素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性格與態度會影響學習成績嗎?」
「成績好壞會影響未來成就嗎?」
「您還在用舊的教育思維,教未來的孩子嗎?」
現今的教育制度改變了入學的方式,從以往重視的「知識教育」外還增加了「素養教育」,許多家長對此感到無力,因為從小到大並沒有任何人告訴過我們如何學素養。然而,很容易理解什麼是知識,但什麼是素養?為什麼需要素養?
好的素養力不只是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素養好比大樓的地基與結構,其深度與強度必須使建築物具備面對溫度改變的「彈性」與面臨地震強風的「堅定」。換言之,「素養教育」即是要培養孩子具備適應現在環境與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擁有穩固的素養基礎才能將知識與技能裝備得更加牢固。
「學知識」可以透過分數檢驗學習成果,「學素養」無法透過分數判斷學習成果,唯有隨著時間的累積,才能潛移默化的顯現出來。將知識教育落實於學習,將素養教育落實在生活中就能達到兩者的平衡。
素養教育是全球趨勢也是進行式,除了幫孩子奠定素養的基礎,更要超前佈署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另外在演講中也和家長談到:孩子想讀高中、高職、五專該由誰決定?如何決定?根據新聞報導指出:一半以上大學生自認唸錯科系,台大校長管中閔先生認為這是大學警訊。
對此,台灣展威文化教育公司提出了完整的解方,打造一門以孩子為主角的素養課程:智優班將「腦科學、正向心理學與管理學」的素養課程在國中階段即植入孩子的心中,透過全人測評系統的科學數據客觀分析孩子的人格特質、學習能力與志趣傾向,並找出影響孩子學習的外部因素,深入了解孩子的學職涯發展,再搭配家長課程與親子共學課程,強化親子溝通與建立共識,經由換位思考與互動學習,使家長對孩子更有信心,讓孩子擁有決定未來的能力。
最後還是要將重心回歸到「學素養」,不只孩子要學習,家長更要投入其中,才能將素養落實於生活與知識連結,創造出美好未來。守蕾老師在演講的最後送給家長一句話:
「教導孩子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聖經